Search Results
以空白搜尋找到 2 個結果
- 童心種福田,點亮智慧心燈
— 妙覺寺學佛夏令營紀實 朝 陽正好,妙覺寺迎來了一群充滿好奇與活力的小身影。爲期一天的學佛夏令營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期待中拉開了序幕,帶領孩子們走進智慧和心靈的世界。 初識夥伴,色彩點亮歸屬 籤 到台前,氣氛活潑熱烈。孩子們如雀躍的小鳥,領取了屬於自己的“色彩密碼”——不同顏色的分組名牌。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小小設計師們紛紛動手,用彩筆描繪名字,粘貼喜愛的圖案。當一張張獨一無二、充滿童趣的個性化名牌佩戴胸前,歸屬感與自豪感瞬間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友誼的種子悄然萌髮。 一起用彩色筆和貼紙畫名字牌 殿堂啟蒙,智慧甘露潤心田 活 動伊始,陳慈浩老師引領孩子們步入佛法的殿堂,以英文教導孩子們何爲“恭敬三寶”——尊敬佛、法、僧。 接着,陳慈浩老師帶領孩子一起誦讀英語版本《心經》,那稚嫩而專注的童聲匯成清流,古老的智慧如甘露般滋潤心田。靜坐環節,孩子們在陳慈浩老師的輕聲引導下,學習如何專注於一呼一吸之間,體驗內心的寧靜與自在。隨後,陳慈浩老師講述了佛陀生平故事,配合播放的《釋迦傳》視頻,生動呈現了佛陀慈悲與智慧的一生,讓孩子們在故事的細節中深深感受到佛陀的光輝與教誨。 陳慈浩老師講述了佛陀生平故事 互動環節 故事提問 故事提問 聚精會神 知味感恩,禮儀涵養於心 陳 慈覺等義工為孩子準備營養充足的午齋。正在用餐時分,亦是學習的課堂。孩子們學習了莊重的“午餐供養禮儀”。在雙手合十、心懷感恩的儀式中,一飯一菜都被賦予了神聖的意義。孩子們安靜有序地用餐,將感恩與珍惜融入日常。 義工為孩子準備午齋 安静午斋 飯後動手擺正桌椅的小朋友 義工時刻輔佐小朋友 探訪妙覺,實踐感悟信仰 午 後,探訪寺院的旅程開啟。謝祥忠老師帶領孩子們遊走在寺院的殿堂與清幽花園之間,講述妙覺寺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背後的故事。隨後,正媺老師爲孩子們詳細示範了上香禮儀,從捧香到插香。在實踐環節中,孩子們用心感悟上香禮儀的意義,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傳遞着虔誠和恭敬。接着,古津平老師爲孩子們講解了大殿的佛像,孩子們了解了佛像及其象徵意義,感受着佛法傳遞的慈悲與智慧的光芒。 謝祥忠老師介紹地藏菩薩 小朋友安静的上香 巧手供燈,指尖綻放菩提心 最 後,孩子們期待的手工環節開始了。在林麗珠老師的指導下,一張張素紙在孩子們靈巧的手中化身爲待放的蓮瓣,被賦予繽紛的色彩。隨着燈芯被點燃,這些充滿心意與祝福的蓮花燈被恭敬地供奉在佛前,殿內的燭火隨着孩子們純淨的童心躍動,恰如孩子們心中被悄然喚醒的善唸與智慧之光。 感恩護持,共築善緣 在 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的鏡頭定格下了一張張燦爛如花的笑容,捕捉到了這些充滿意義的瞬間,成爲了永恆的紀唸。黃老師精心準備的甜蜜零食,爲孩子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歡聲笑語中彌漫着滿足與感恩的氣息。 本次夏令營的圓滿殊勝,仰仗於十方善緣的鼎力護持。我們至誠感恩妙覺寺的師父們,爲活動提供了清淨莊嚴的道場,寶貴指導和所需的資源。感恩所有老師和義工們全程無微不至的辛勤付出。衷心感謝各位愛心家長的大力支持,慷慨捐贈的防曬用品爲孩子們撐起一片蔭涼,捐贈的美味零食滋養了孩子們的身心。這份匯聚的善意與奉獻,共同成就了這場播撒菩提種子的“童心種福田”之旅。 尾聲 夕 陽的餘暉爲妙覺寺鍍上了金邊,孩子們帶着滿滿的收獲與一絲不捨告別。他們帶走的,除了對三寶的初識與尊敬,還有靜坐中的寧靜與安慰、佛陀故事中的感動與啟髮、供養與上香禮儀中的感恩與親身體驗,以及在集體中感受到的溫暖與關愛。妙覺寺這一日的智慧浸潤,宛如菩提種子悄然悄然落入童心的沃土。我們滿懷信心與祝福地期待,在時光的滋養下這些種子將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綻放出智慧與慈悲的蓮花,照亮他們未來寬廣的人生旅程。
- 愛民頓妙覺寺傳法大典 慧炬傳承 天台宗脈添新秀
陽光普照的四月二十日上午,加拿大愛民頓妙覺寺大雄寶殿內,莊嚴殊勝的傳法大典隆重舉行。本寺方丈上見下宗大和尚慈悲傳付天台宗法脈予兩位年輕有為的法師——來自中國海南海口的上定下仁法師和台灣高雄的上道下慧法師,正式成為天台宗第四十七世法嗣。現場四眾弟子共同見證這神聖時刻,紛紛合掌祝賀師父增添佛門龍象,並期願兩位新晉法師能在他們的帶領下,佛法興隆,心燈永續,正法久住。 法脈綿延 薪火相傳 佛法自印度東傳中華,歷經兩千年的歲月洗禮,早已深深融入中華文化的血脈之中。在無數的政權更迭和社會變遷中,佛法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實賴歷代祖師大德的竭力弘揚。在末法時期,我們所擁有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以及祖師的精闢註疏,皆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後輩學人唯有盡心盡力地維護和發揚佛陀的教誨,方能不負先賢的苦心。 天台宗作為漢地第一個本土佛教宗派,對漢傳佛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教觀雙美」的特色更是獨樹一幟。天台宗的淵源可追溯至北齊慧文禪師,他於研讀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時,體悟到「三智實在一心中得」,後又因《中論》四諦品的偈頌而悟得一心三觀的禪法。其後,南嶽慧思禪師承接慧文禪師的心法,並因讀誦《法華經》而證得法華三昧。智顗(智者大師)於慧思門下精進修持,禮拜《法華經》時證得法華三昧前方便與初旋陀羅尼,其成就獲得慧思禪師的印證。因智者大師長期駐錫天台山弘揚佛法,故後世稱其宗為天台宗。智者大師將其自證與師承的教觀體系化為教門五時八教和觀門三觀十乘,主張教理研究與止觀實修並重,故天台宗被譽為「教觀雙美」。智者大師的卓越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東土釋迦」。天台學說雖歷經興衰,但其法脈始終代代相傳。宋朝有四明知禮大師弘揚天台懺法修持,明朝有靈峰智旭提倡律、禪、淨與天台學說的融合,民國時期更有諦閑大師以中興天台為己任,延續天台的修學命脈。無數歷代祖師大德的貢獻,共同奠定了天台教學在漢傳佛教中不可撼動的地位。 傳法儀軌 莊嚴殊勝 佛教傳統中,歷代祖師傳法重在師父印證弟子所證悟的心法,並無須藉助外在之物來證明。後因禪宗以傳衣缽作為象徵,各宗派也逐漸開始採用傳祖衣、朝珠、法卷、賜予法名等儀式,以示傳法的莊重與重要性,並讓大眾得以見證。 在本寺傳法大典中,上見下宗大和尚依循傳統儀軌,為兩位法子賜予法名。佛教法脈的字輩傳承,如同民間傳統族譜的字輩一般,具有其嚴謹的脈絡。現今天台宗所使用的字輩,乃源自第二十九世百松真覺大師所傳下的六十四字法脈偈。 真傳正受 靈岳心宗 一乘頓觀 印定古今 念起寂然 修性朗照 如是智德 體本玄妙 因緣生法 理事即空 等名為有 中道圓融 清淨普徧 感通應常 果慧大用 實相永芳 上見下宗大和尚並根據兩位法師的外名和法名,精心撰寫了傳法偈: 為上定下仁法師取法名寂能: 寂照含虛露堂堂 能所相亡顯自炚 定共尸羅寳相現 仁心宣化登法王 為上道下慧法師取法名寂源: 寂然不動六根藏 源含萬法一念通 道心頓啟元無別 慧證一心三諦圓 傳法典禮圓滿後,上見下宗大和尚帶領大眾於佛前舉行莊嚴的大供儀式。隨後的開示環節,令在場大眾獲益匪淺。大和尚慈悲地分享了他從接觸佛法、出家求學乃至寺院行政管理等各個階段,皆以智者大師的天台教觀作為修行的依據和指引,並強調天台宗實為引導佛子修學佛法的指路明燈。大和尚亦坦言,過去因寺院行政事務繁忙,較難靜心研習教理、修持禪定。如今欣見有新法子願意承擔領眾與管理寺院的重任,他便能將更多的心力投入於教理研究和止觀實修,致力於弘法利生的事業。 此次開示,大和尚特別提醒大眾學佛應注重福慧雙修。寺院現有的共修、義工和公益活動多偏重於修積福報,而智慧的修持則相對較少。除了現有的增福活動外,更應重視儲備智慧資糧的修行,次第經歷聽聞教理、思維佛法,最終落實於修持佛陀的教誨。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改善自身的行為,以正念轉化不正確的思想,並以戒律作為扶持止觀的基礎,方能開啟無漏的智慧,真正將佛法融入生命之中。 最後,四眾弟子再次恭賀上見下宗大和尚喜添法嗣,並衷心期盼在兩位新晉法師的帶領下,加拿大佛教能夠更上一層樓,法輪常轉,信眾常護持正法。願妙覺寺的弘法利生事業能夠促進社會祥和,國泰民安。